不知從何時開始, Marvel Comics開始每年推出一個(有時不止一個)大堆頭故事, 網羅一眾當時得令的角色, 務求令粉絲乖乖付錢捧場, 這種出版模式, 漸漸變成一種習慣, 但年輕讀者未必知道, cross-over故事在多年來, 經過業界不斷洗禮, 本質上已經脫變不少。
翻查紀錄, 早於80年代開始, 各路英雄已一年一度眾首一堂, 對抗影響全宇宙, 甚至跨越時空的危機。論故事結構, 早期故事並不複雜, 通常先是一股不可抗力, 橫空問世, 各人因為某種原因, 被迫走在一起, 憑智慧, 武力, 加一點點運氣, 最後化險為夷。作為一個統合眾多個角色的短, 中篇故事, 簡潔的中心主題是必須的, 或者很多人會以為簡單的故事基礎難有發揮, 但結果剛好相反, 由於穿插於故事內的人物眾多, 簡單的基礎正正可以讓作者在有限篇幅內, 提供一個讓所有角色登場的平台, 過份複雜的故事背景, 反而令作者難以為角色鋪排出場機會, 更甚者是, 做成作者花費前段大量篇幅去解說前因, 令到故事開首即出現沉悶的尷尬局面。況且, 簡單基礎設定有助劇情推進, 人物關係可以多元性發展, 有很多著名情節都是由此開展, 影響幾10年的漫畫歷史的, 舊一點的有 中, Spider-man在戰場無意中取得寄生戰衣, 後有Thanos的Infinity Gauntlet, 再數較近年的有House of M中一句經典對白, “No more mutants”。此類漫畫迷津津樂道的難忘片段, 都是築構在簡單故事基礎上的。
現在讓我們跳到另一時空, 看看近年來流行的故事模式吧。不難發現, 幾乎所有近年出版的events, 都是以謎團或一些子虛烏有來堆砌而成的, 你可能會在看完第一期後, 產生很強的追看意欲, 因為你很期待下一期為你解開謎團, 但可惜, 很多時追看完整個故事, 你不單找不到任何答案, 更可惡是看到最後, 還要預告有後續, 暗(明)示你還要繼續追, 當下我相信大家第一個想法, 不是要看下回分解, 而是想將編劇馬上肢解
說到此種類別的events有Fear Itself, Age of Ultron, 今年的Original Sin如無意外也是走這路線, 而當中最差劣的可算是Battle of the Atoms, 十多期的故事, 看完到頭來也不知發生了何事, 可怒也!
另外, 還有一原因是直接影響故事質數的, 那就是頁數。以往的events每期很多時都有35-40頁篇幅, 劇情推進無難道, 可是現在每當出名畫師或編者主理的events, 每期頁數少得可憐, 我有遇過一期不足20頁紙, 試想一下, 故事基礎已經算複雜, 你只有20頁的篇幅, 一期內你可以分配幾多來言情, 又有幾多戰鬥場面呢?
如要把複雜的推理故事套在events上, 長篇幅多頁數是跑不掉的, 否則, 還是說句, “No more events.”吧。
Don Poon 於 2014-5-31 登於 Talkcomic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