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漫畫的銷售模式

美漫通常是指以月刊形式出版的騎馬釘裝書,當然亦有週刊形式,例如近年DC的「Batman Eternal」,不過情況就較少出現。事實上,在1985年DC推出大事件「無限地球危機」後,很多時同一公司的漫畫都會進行Corssover。例如你要完整觀看「內戰」的所有劇情,你就不能只買主刊,而要買齊所有tie-in。這種書刊連動的出版模式等同於每星期都要追看,只是每星期買的書刊名稱不一樣。

購買漫畫的地點主要是「comic book specialty stores」,即是賣薄裝漫畫的漫畫店。美國也曾經像香港一樣以報攤作主力銷售點,但是漫畫店興起後,報攤的份額便愈來愈小。 這一點香港漫畫界就後知後覺,面對報攤的死亡及便利店上架費,港漫的銷售渠道已經非常狹窄。最近「漫道」推出了訂閱送書上門的銷售方法,希望它能為市場帶來新景像。

從90年開始,美國漫畫出現了一個壟斷性的發行商,它就是提供銷量數字統計的「Diamond」。除非你是蚊型出版社或獨立作者,否則漫畫店都是從「Diamond」入貨。「Diamond」憑著一統天下的地位,以龐大的宣傳、倉儲及車隊配送,把各間出版社和漫畫店組成一條牢不可破的供應鏈。漫畫店依據「Diamond」提供的preview和目錄訂貨,一般comic books 是提前兩個月訂,合訂本則會長一些。漫畫店和「Diamond」基本都是固定的30天賬期,當月發貨的漫畫下月結款。「Diamond」的統計,就是以每月實際發貨的發票為準,所以數據是非常精準的。要留意「Diamond」統計的數字是漫畫店的訂貨量,和真正讀者的購買是不同的,但基於賣剩的不能全數退貨的制度,這個統計其實也是十分準確的。其實Marvel 於90年代是有自己發行商而不經「Diamond」,但後來幾乎破產,因此重投「Diamond」懷抱。 而Amazon並不是經「Diamond」入貨,因此Amazon 的出貨日期不同漫畫店,通常遲一至兩個星期。

大部份美國漫畫店都是以本月的營業額來支付上月的賬單,並沒有什麽多餘的流動資金,因此承擔的風險很高。基本上每間漫畫店都會有一些讀者當固定班底,他們會在漫畫店建立帳戶,填寫pull-list,申明自己要訂哪些刊,店家就會每月為他們專訂這些。這類讀者通常是死忠和慣性消費,往往會一訂訂到底,除非那本書已經爛到沒法再看,否則不會輕易退訂,也就是說他們對漫畫質量不那麽敏感。

固定班底以外,漫畫店當然要服務一般讀者,入購可供大眾自由選購的漫畫,而由於不能退貨的行規,這一部分的漫畫該訂多少,對店家就是要深思熟慮的事。漫畫店利潤空間很小,進5本賣4本才能保本,訂貨要慎之又慎。店鋪面積有限,受歡迎的期刊往往會有較好的位置,而不受歡迎的期刊擺出來占地而無利,實屬雞肋。香港的朋友只要去一趟糖街就會明白是什麼回事。

原文:http://tieba.baidu.com/p/3536360774

本文是以原文作基礎重寫,並非本人原創。

關於 sora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